南宋将领。字少严,初名孝忠。宁州(今甘肃宁县)人。后徙居巩州(今甘肃陇西)。有韬略,善应变,重气节。宣和七年(1125),金朝兴兵攻宋,散家资募兵3000入援京师,以功授承节郎。旋因上书言事获罪逃亡,易名入河东军,补校尉。后投军陕州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),擢为偏将。建炎元年(1127)四月,任石壕尉。金军攻破陕州,集民兵万余退守州东三觜。金军数万来攻,率众出战佯败,诱其入伏,掩杀万计。乘胜分兵四出,连破金营50余垒。翌年三月,利用驻守陕州金军招集外逃百姓归业之机,暗遣民兵数百入城,里应外合,收复陕州;并出师渡河,连克解(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)、绛(今新绛)等州。宋廷闻讯,命其知陕州兼安抚使。遂修城疏堑,屯田积粮,招纳邵隆、邵云等义军,并将家眷迁入城内,决心与陕州共存亡。三年,金陕西都统完颜娄室移师蒲州(今永济西蒲州镇),企图进攻陕州,于中条山诸谷设伏,歼其军大半,授河、解、同、耀制置使。十二月,完颜娄室率军10万轮番猛攻陕州,率军民扼守孤城,拒绝诱降,屡挫金军。后因粮尽援绝,金军强攻入城。彦仙率众巷战,突围后含恨投河死。
人物生平
河东失陷后,李彦仙前往陕州拜见守将李弥大。李弥大请教西北防务,他中肯建议,详尽回答,被留为裨将,驻守崤渑之间。此时;金兵又犯汴京,永兴军帅范致虚统帅六路大军增援,开拔前,李彦仙建议:“崤渑是险要关隘,难以驻军,前进后退都容易导致军队溃散。应分道并进,寻找时机出关。还应当以一半军兵扼守陕西,才可进一步采取行动。”范致虚刚愎自用,不听劝告,反而责怪李彦仙贪生怕死,沮丧军心,将李彦仙革职调离。范致虚进兵到千秋镇,果然被金兵打得措手不及,全线溃败,士卒逃散[1]。
建炎元年(1127年)四月,金兵进犯陕州,经制使王燮抵挡不住,率部逃跑。这时,李彦仙以石壕尉身份坚守三嘴山,父老乡亲纷纷投靠,他妥善安置老弱病残,选拔丁壮补充士卒。不久,金兵主力进攻李彦仙部。有一凶悍金将站在山寨前高声骂阵,李彦仙抖擞神,单枪匹马冲下山寨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生擒活捉,挟回山上,两军看得目瞪口呆。李彦仙巧施计谋,先派部分精兵埋伏,后同金兵正面厮杀,双方拼斗正酣时,伏兵突从金兵背后掩杀过来,金兵猝不及防,大乱溃逃。李彦仙率部乘胜追杀万余人,夺取战马300匹,一战成名。消息传出,开封、洛阳一带群众争相投靠,队伍迅速扩大。李彦仙接着兵分四路,接连攻下金人50余座营垒。
金兵进占陕州城时,让降顺顷者和未逃散的士卒驻守,李彦仙暗派兵士混入其中,并约定时日,内应外合攻打陕州城。建炎二年(1128年)三月,李彦仙率兵攻打陕州南门,城中弟兄放起大火,金兵慌忙退到南城抵抗。这时,李彦仙预伏的水军从城东北潜入,与城外军队呼应夹击,金兵弃城逃散,陕州城光复。
李彦仙乘胜渡过黄河,在中条山安营扎寨,蒲城、解州至太原的老百姓纷纷前来归附。李彦仙派邵隆、邵云等率军攻打安邑、虞乡、芮城、正平和解州接连告捷。皇帝对辅臣说:“知李彦仙与金人战,再’三获捷,朕喜而不寐。”授李彦仙陕州知州兼安抚使,升武节郎、阁门宣赞舍人,并赐他袍带、枪剑。当时,潼关以东只有陕州在大宋手中,李彦仙加紧修筑城墙,深挖护城河,扩充军备,大力屯田,并将全家搬到陕州,表示要“以家殉国、与城俱存亡。”神稷山义军首领邵兴率众来归,李彦仙命令他屯守山门,后邵兴拼死抗金,收复虢州。建炎二年冬,李彦仙在陕州城下与金将乌鲁撤拔大战七天,金兵死伤惨重,怆惶撤离。建炎三年(1129年),李彦仙又在中条山痛击来犯之金朝都统娄宿部,杀得金兵抱头鼠窜,俘获金将18人,娄宿侥幸脱逃。李彦仙被朝廷授予右武大夫,宁州观察使兼同、虢二州制置。
金都统娄宿敬重李彦仙才能,企图派使者劝降,许以河南兵马元帅之职。李彦仙断然拒绝。并斩杀来使。李彦仙忠勇抗金,严正肃穆,若有违纪、抗令之人,虽亲属也严惩不贷。他对朝廷赏赐、缴获的敌军财物,都尽数分给将士,自己分文不取,因而。所属部队作战勇敢,所辖区域政治清明。
建炎三年(1129年),腊月,金将娄宿率10万大军兵分10路进攻陕州。李彦仙端坐樵楼之上,气定神闲,一边饮酒,一边令手下人役大作鼓乐。暗地里却令士兵深挖地道,直通至金兵大营。夜卫,李彦仙派健卒冲出地道,在金兵营寨举火焚烧,亲率大军冲杀出城,金兵大溃,后退数里扎营。建炎四年正月,金兵利用鹅车、天轿、火车、冲车等攻城工具加强了对陕州城的围攻,李彦仙在战斗‘中被金人炮火所伤,全身糜烂,仍坚持不下火线。此时城中粮食已尽,军民煮豆充饥,处境异常困难。李彦仙只得向川陕宣抚使张浚求援,张浚…—面派人从僻道前来劳军,——面急令泾原路都统曲端出兵救援,但曲端素来嫉妒李彦仙军功,谎称无法出兵。张浚亲自率兵来援,因道路被阻而不得进。这时,娄宿又用高官厚禄引诱李彦仙投降,遭到严词拒绝。因围城已久,守城士兵伤亡人数不断增加。月底,金兵破城而入,在激烈的巷战中,李彦仙左臂被砍断,娄宿命部下必须生擒李彦仙。李彦仙为免被敌人俘虏,渡河逃脱,中途闻金兵屠城,不禁大为悲痛,说:“金人之所以屠城,全是因为我长期坚守不降之故,我为什么要背弃陕州父老苟-且偷生呢?”遂投河而死,年仅36岁。其全家也被金兵屠戮,只有一弟一子幸免于难。
后世评价
李彦仙一生英武,与士兵同甘共苦。当时北宋已亡,关东陷落。因李彦仙拼命抗敌,只有陕州独存二年之久,使金兵无法长驱直入。此间,李彦仙率陕州城军民大小战斗200余次,歼敌无数,终因粮尽援绝而失陷。他死后被追赠为彰武节度使,建庙于商州,号曰忠烈。绍兴九年,又立庙于陕州,号曰义烈。乾道八年,赐谥号忠威。